在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持下,我校與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攜手主辦了盛大的國際中文日“中文+中醫藥文化”巡講巡展活動。本次國際中文日以“中文:穿越時空的禮物”為主題,我校巡講巡展團隊通過融入中醫藥元素,精心設計了講座、體驗、對話會等一系列活動,為國際中文日注入新的文化內涵,生動詮釋了中文與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雙璧”的深厚底蘊和獨特價值。
4月19日,國際中文日“中文+中醫”開放日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亮相,正式拉開“中文+中醫藥文化”巡講巡展項目的序幕。開放日活動由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沈雪松主持。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謝鋒大使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指出,中醫藥傳承千年、博大精深,不僅蘊含著中華民族治病祛疾、強身健體的實踐經驗,而且凝聚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陰陽平衡、調和致中的博大智慧,也為中美人民增進理解、求同存異提供了正確思路。中美兩國人民在健康和美好未來的追求上有共同點,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沈雪松致主持開放日活動
我校趙百孝教授作主題為“學習中醫理念,維護身心健康(Stud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cepts to Mainta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的開場講座。他從陰陽、五行的哲學基石出發,深入淺出地剖析了中醫基礎理論體系,揭示了如何運用中醫智慧為當代人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講座內容既富有深度又兼具實用性,在場參與者紛紛表示受益良多。
我校胡雁賓副教授表演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太極拳與太極劍,將陰陽平衡、動靜結合的太極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令在場觀者深刻感受到中華武術的韻味與魅力。表演拉開了中醫藥文化體驗活動的序幕,謝鋒大使和夫人王丹出席了體驗活動。
本次體驗活動巡講巡展團特別設計了互動集章環節,參與者每完成一個體驗項目,便可獲得一個專屬印章。通過這一生動的互動式打卡,極大地激發了參與者的熱情,增強了活動的參與感和趣味性。在活動現場,參與者品嘗中藥茶飲,體會中藥“五味”的奧妙;揮毫書寫中醫相關漢字,在筆墨間感悟字形中蘊含的“陰陽調和”哲學;親手制作香囊,在氤氳藥香中領略“衣冠療法”這一獨特的養生智慧;觀看中醫藥文化知識展板和小冊子、中醫科普視頻、玩轉中醫線上云體驗,學習了解中醫藥理論知識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驗針灸、推拿、耳豆、健康咨詢等中醫特色療法,感受中醫的博大精深與神奇魅力。通過互動體驗,參與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醫藥文化的豐富內涵。
體驗活動結束后,王樂鵬副教授圍繞“順應自然節律,平衡養生之道(Balancing Wellness with the Rhythm of Nature)”主題,詳細闡述了中醫因時制宜的養生智慧。他強調,順應四季變化調整飲食起居,以達到身心和諧的健康境界,并結合現代生活習慣,提供了實用養生建議。張學凱主任以“經穴之韻,身心同調(The Rhythm of Acupoints, Harmonizing the Body and Mind)”為主題,講解了經絡穴位在中醫調理中的核心作用,通過結合實際案例,展示了針灸的神奇療效。胡雁賓副教授通過理論講解與實操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展示了中醫養生功法——八段錦的獨特魅力。專家們精彩的講座引發了現場參與者的積極互動和踴躍提問。
美各界友好人士、大中小學生、有關國家駐美使節等參加了此次開放日活動。整場活動反響熱烈,參與者紛紛表示通過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深化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更讓他們直觀領略到中文之美以及中醫藥文化的非凡魅力。漢語橋俱樂部馬里蘭站也參與了此次活動的舉辦。
4月20日,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我校代表團以國際中文日“對話中醫:文化與健康的橋梁”為主題,與美國當地中醫院校就中醫藥領域的合作進行深入探討。美國弗吉尼亞綜合醫學大學校長勞力行教授、得州健康與科學大學副校長陳文輝及代表Iris Gong、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東方醫學學院院長Jenny Yu、加州五系大學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兼主任Jessie Ding、馬里蘭針灸學會公共關系副會長刁麗穎等嘉賓出席了此次活動。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沈雪松在開幕致辭中強調,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迎來傳承創新的重要機遇。需要堅持“守正創新”的發展理念,一方面深入挖掘經典精髓,傳承精華,另一方面要以科技賦能傳統醫學,實現守正創新,共同開啟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我校國際教育學院(國家中醫國際傳播中心)副院長、副主任王珊珊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中醫藥高等教育的領軍者,北京中醫藥大學自1956年成立以來,始終肩負著傳承、創新和發展中醫藥的歷史使命。學校期待通過此次交流探討,與與會機構緊密合作,共同推動中醫藥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與應用。之后她從基本情況、國際合作、來華留學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對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整體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
趙百孝教授以“耳穴療法的起源、發展及科研前景(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Prospects and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為題,深入闡述了耳穴療法在中醫理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臨床應用中的顯著效果和現代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耳穴療法在未來科研領域的廣闊前景。張學凱主任分享了以“針刺研究最新進展(Acupuncture Research Advancement)”為題的講座。他系統梳理了針刺療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將中醫理論與現代科學驗證相結合,多方面展示了針刺的臨床療效,并強調了針刺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中的顯著效果。
弗吉尼亞綜合醫學大學校長勞力行教授、得州健康與科學大學副校長陳文輝分別對中醫藥在美國的發展現狀以及各自學校的主要情況進行了介紹。在交流環節,各位與會者深入討論,彼此分享經驗,展現了共同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愿景。
此次“中文+中醫藥文化”巡講巡展活動在中國駐美大使館的亮相,將承載中華文明的中文與傳承千年的中醫藥智慧有機融合。通過中醫藥文化展示,生動詮釋了中文作為文明載體的獨特價值。此次活動深刻表明了中文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傳承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重要媒介。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其豐富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為國際中文日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蘊,使得其不僅成為語言學習的平臺,更是文化交流的紐帶。中醫藥文化,同樣作為穿越時空的智慧禮物,正借此架起東西方健康理念對話的橋梁。
自2010年聯合國設立“聯合國中文日”以來,中文作為世界語言大家庭的一員,其獨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蘊日益受到全球人民的廣泛關注。為深化中外語言交流,促進文明互鑒共進,2020年,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進一步創立了“國際中文日”品牌,這一創新舉措不僅體現了我國對中文國際傳播的高度重視,也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搭建了一個更廣闊、多元的學習與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