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五屆整合醫學前沿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以“智慧融合·創新引領:中醫藥未來健康圖景”為主題,圍繞數字中醫藥整合發展、中西醫結合與創新等方向交流研討。會議由北京中醫藥大學主辦,北京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承辦,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合作處、港澳臺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國際教育學院(國家中醫國際傳播中心)協辦。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停擔任大會主席并作主題報告。會議邀請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璞教授,大連醫科大學馬驍馳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葉祖光教授,北京大學韓晶巖教授,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方震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Jiang Yu教授,美國得克薩斯大學Xiao Yi教授等24位國內外各界知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交流,探討如何將中醫藥的經典理論與基本規律融入現代醫學實踐,并促進多學科間的交叉融合,集中關注整合醫學的最新發展趨勢。在此基礎上,為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服務于人類的健康事業。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璞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葉祖光教授,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方震教授,北京大學韓晶巖教授,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黃飛龍教授,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小林教授,江西中醫藥大學章文春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李天罡,國際教育學院(國家中醫國際傳播中心)副院長譚靜,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許珊,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劉穎參加總論壇。總論壇由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華茜、副院長馬文福主持。
王停副校長在開幕式致辭中強調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及未來方向。他指出,本次大會以“智慧融合·創新引領:中醫藥未來健康圖景”為主題,旨在匯聚全球智慧,探索中醫藥與現代科技融合發展新路徑。他回顧了歷屆會議的成果,感謝各位專家學者、同仁們的共同努力,并指出中醫藥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獨特價值和重要作用。關于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王停副校長提出三點思考和希望:一是智慧融合,推動中醫藥數字化轉型,加強數字中醫藥的研發和應用;二是中西醫結合,打造中國特色衛生健康模式,加強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研究和應用;三是面向世界,推動中醫藥國際化進程,積極開展中醫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學術報告環節,王停教授,高璞教授,葉祖光教授,方震教授,韓晶巖教授,馬驍馳教授分別以《從臨床到基礎:探索中醫藥治療病毒性肺炎的科學內涵》《核酸天然免疫應答及調控》《中藥新藥研發的新政策新進展—中藥注冊新規定之解讀》《無感式健康監測好幫手:毫米波雷達》《補氣固攝理論的科學內涵》《代謝靶點表征方法構建及其在中醫藥應用》為主題作大會報告。
在下午的分論壇中,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小林教授,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楊乃亮教授,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Shile Huang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Song Li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高陽教授,江西中醫藥大學章文春教授,哈佛大學Yujiang Shi教授,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黃飛龍教授,弗吉尼亞聯邦大學Phillip B. Hylemon教授,醫融科創(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陳培圣,零氪科技張天澤等專家圍繞數字中醫藥整合發展、中西醫結合與創新等主題作報告,深入探討了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傳統中醫藥的現代化轉型,以及構建中西醫結合的新路徑,為參會者帶來了前沿的學術見解與實踐案例。
在優秀學生學術交流環節,博士生李亞蘭、吳建芝,碩士生王楚皓、楊曉雪,本科生邱晨濤、劉子墨、徐雅楠、張亦妍進行了學術分享,會場氛圍熱烈,報告內容豐富且富有啟發性,使聽眾收獲滿滿。
本次大會不僅為全球中醫藥領域的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高層次交流平臺,更在智慧融合與創新引領的主題下,為中醫藥的未來健康圖景描繪出清晰輪廓。通過深入探討數字中醫藥整合發展、中西醫結合與創新等前沿議題,大會為推動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寶貴思路和方向。各位專家的精彩報告和學術分享,不僅拓寬了參會者的學術視野,更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創新注入新活力。北京中醫藥大學將繼續攜手國內外同仁,共同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讓中醫藥智慧在現代科技的助力下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