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古稱“按蹻”,按摩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從而達到預防、保健目的的養生方法。是我國傳統的攝生保健方法之一。
保健按摩主要是通過對身體局部的刺激,促進整體新陳代謝,從而調整人體各部分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機體陰陽相對平衡,以增強機體的自然抗病能力。
保健按摩以自我按摩為主,簡單易行。眼保健操、干沐浴法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保健按摩方法,下面小醫向您介紹一套國醫大師王玉川親傳的傳統保健按摩法,供大家參考吧~
“ 熨目及功用”
方法:兩手摩擦,搓熱后將手掌放于兩眼之上,反復三次。之后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按壓眼球,稍停片刻。
功用:養睛明目。常做此法,可使眼睛明亮有神,少生病痛。
“摩耳及功用”
方法:兩手掌按壓耳孔,再驟然放開,連續做十幾次。然后,用雙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再用同樣方法按摩耳垂30次,以耳部感覺發熱為度。
功用:常做此法,可增強聽力,清腦醒神。
“按雙眉及功用”
方法:用雙手拇指關節背側按摩雙眉,自眉頭至眉廓,經攢竹、魚腰、魚尾、絲竹空等穴。做時可稍稍用力,自己感覺略有痠痛為度,可連續按摩5-10次。
功用:明目、醒神。
“摩腹及功用”
方法:用手掌面按在腹上,先以順時針方向,再以逆時針方向,各摩腹20次。立、臥均可。飯后,臨睡前均可進行。
功用:飯后摩腹,有助于消化吸收;臨睡前摩腹,可健脾胃,助消化,并有安眠作用。
“捶背及功用”
捶背分自己捶打及他人捶打兩種。
自己捶打:兩腿開立,全身放松,雙手半握拳,自然下垂。捶打時,先轉腰,兩拳隨腰部的轉動,前后交替叩擊背部及小腹。左右轉腰一次,可連續做30-50次。叩擊部位,先下后上,再自上而下。
他人捶打:坐、臥均可。坐時,身體稍前傾;臥時,取俯臥位,兩臂相抱,枕于頭下。捶打者用雙拳沿脊背上下輕輕捶打,用力大小以捶擊身體,震而不痛為度。從上而下為—次,可連續打5-10次。
功用:背部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按摩、捶打背部,可促進氣血運行,和調五臟六腑,舒筋通絡,益腎強腰。
“摩涌泉及功用”
方法:用左手拇指按摩右足涌泉穴;用右手按摩左足。按摩時,可反復摩搓30-50次,以足心感覺發熱為度。此法適宜在臨睡前或醒后進行。
功用:常摩涌泉穴,具有調肝、健脾、安眠、強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