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中國中醫藥報》報道演繹中醫方劑的獨特魅力——《中國中醫藥大會》第二期播出及我校校長徐安龍的專家點評,全文如下:
《中國中醫藥大會》第二期播出
演繹中醫方劑的獨特魅力
本報訊 (記者羅乃瑩)“爐火沸騰晨昏,湯方刻載千年余溫……”朗朗上口的歌謠結合妙趣橫生的舞蹈,吟唱出傳承千年的中醫方劑。大型文化節目《中國中醫藥大會》第二期《古今有方》近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首播。本期節目從“方”字說起,向觀眾傳遞中醫方劑的魅力。
節目分為“熟記方劑,成為中醫人的必經之路”“技法展示,見證中醫傳承的神奇魅力”“古法傳承,形成守正創新的動態平衡”“首部方書,判別方劑的學理標準”“醫承有道,感受跨越古今的醫者奔赴”等內容板塊,介紹了方劑在中醫臨床學習中的基礎地位。“方”字代表穩定、規整和安定,方劑不僅是中醫慎思明辨的集中體現,也是中醫辨證論治思想的進一步集中展示。幾千年來,方劑護佑著代代國人的健康。
節目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在讀研究生俄羅斯留學生巴永麗展示方劑的記誦之法,邀請樟幫制藥工人現場演示水泛丸的人工制劑工藝,此外還向觀眾呈現了馬王堆漢墓出土醫簡整理的首部方書,邀請微循環專家、第十二屆世界微循環大會主席韓晶巖從現代科技的視角闡釋中藥方劑的作用機制。
為了呈現方劑對中醫藥人的重要意義,節目組還特別邀請國醫大師王慶國作為嘉賓一同參與點評整場節目。王慶國講述了自己背誦經方的經歷,他從醫54年,背誦經方的時間也是54年。背方、抄方,是每一位中醫人成長的必由之路,通過王慶國的個人經歷,向觀眾和廣大中醫藥學子展現了中醫人扎實的基本功底和勤勉精進的求知態度。
此外,節目組還特別精心設計了一個趣味環節,邀請王慶國的研究生邵威在限時10分鐘內從100首方劑中找出8首藥名和劑量打亂的方劑。這要求參與技法挑戰的青年醫學生不僅要了解經方中的藥材,還要熟知每首經方中各味藥材的準確劑量。緊張的現場氛圍把整期節目推向高潮。
專家點評《中國中醫藥大會》第二期
讓中醫走進每個人的生活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 徐安龍
中醫藥學和中醫藥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講好中醫藥故事的價值是什么?主要是讓中醫走進每個人的生活,走向世界,讓其充分發揮醫學守護健康、造福人類的本質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弘揚守正創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
《中國中醫藥大會》以中醫傳承與創新為基點、以國際化表達為視角、以科學解讀為手段、以親切生動的語言、創意十足的視聽呈現來講好中醫藥的故事,讓人們打破對中醫的刻板印象,繼而打造智慧中醫、創意中醫、科學中醫,解答什么是中醫、中醫怎么治病、中醫為什么能治病。最終回答中醫藥學術傳承與創新的問題,讓傳統中醫藥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全新的活力與生機,增進廣大觀眾對中醫的興趣與了解,讓中醫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