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專項”項目成果介紹
“十三五”期間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后承擔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6項,其中“中醫藥現代化專項”11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專項”3項、“公共安全風險防控重點專項”1項、“主動健康與科技應對專項”1項,立項總經費達2億元,居中醫藥院校之首。在項目執行期間,各項目組的科研人員始終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各項目組不僅嚴格按照既定的計劃和目標,穩步推進課題的各個階段,而且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根據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管理要求,項目執行結束后,依托單位及科技部分別啟動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及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為了更好的完成驗收工作,科技處組織各項目認真學習了科技部關于各類項目績效評價驗收各項新政策、新方法、新要求,并組織各項目組擬訂“課題績效評價驗收方案”并組織驗收工作會。各項目組通過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其中12個項目已經順利完成結題工作并全部通過科技部的綜合績效評價,且其中有4個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為“優秀”。
項目名稱:基于中醫體質學和主被動相結合的健康狀態干預及管理技術研究
項目負責人:徐安龍
成果介紹:
為響應國家“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及“自主自律、健康生活”建設要求,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結合實施健康中國行動,促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推廣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的具體措施,解決臨界高血壓、糖耐量異常、腹型肥胖、閾下抑郁、失眠、輕度認知障礙6大病癥發生率高、發展為慢性難治性疾病的風險高、給國家造成經濟負擔大,以及現有中醫健康干預方法種類繁多、評價體系不完善、難以實現規模化應用的瓶頸問題,本項目以“如何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宏微觀相結合的方法,對臨界高血壓、腹型肥胖等病癥的主被動健康干預技術進行可視化、數據化客觀評價,并形成可規模化推廣的健康干預方案”為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于中醫體質學和主被動相結合的健康狀態干預及管理技術研究。項目內容涵蓋了6大病癥的RCT研究、宏微觀相結合的健康干預綜合評價創新體系研究、中醫智能化健康干預及管理技術平臺的建立三大部分。
項目團隊融合中醫原創思維及現代健康理念,研發了針對6大病癥主要體質人群的中藥調體食品6種;完成了6大病癥主要體質人群多中心、大樣本RCT研究3000例,并形成了相應的主被動相結合的干預技術方案及操作規范6套;立足6大病前狀態構建了基于宏觀辨識和微觀指標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搭建了可推廣的6大病前狀態中醫智能化健康管理平臺。
項目共計發表相關論文54篇,其中SCI期刊論文9篇,T1級期刊論文2篇。項目共計申報專利10項,包括中藥調體食品6項、香薰枕1項、視頻版權1項、醫療數據處理方法和醫療數據處理系統1項、臨床試驗入組對象的隨機分組方法及隨機分組裝置1項;完成編寫科普讀本6本,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宣部、科技部、中國科協四部委共同舉辦的“健康知識普及行動—2021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賽”獲“2021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