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報》2011年8月4日第八版刊登我校梁永宣的文章:《北宋校正醫書局的中醫史料》,全文如下:
北宋校正醫書局的中醫史料
目前中醫界流傳及應用的諸多古籍,其歷史傳承與1057年成立的北宋校正醫書局相關。關于校正醫書局的成立,有史料可證。
《蘇魏公文集》
蘇頌(1020年~1101年)著,其字子容,福建泉州南安人。宋代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皇?v五年(1053年),任館閣校勘,后調升國史館集賢院校理,開始了他9年校正和整理古籍的生涯。嘉?v初年,蘇頌受詔校定與編撰醫書。嘉?v二年(1057年)改任集賢校理、校正醫書官,與掌禹錫、林億等一起編寫了《嘉?v補注神農本草》(簡稱《嘉?v本草》)。后完稿著名的藥物學著作《本草圖經》21卷。
蘇頌著述頗豐,見于著錄的達10部之多,現傳世的有《蘇魏公文集》,卷65《本草后序》中所引中載:嘉?v二年(1057年)八月三日詔:“所有《神農本草》、《靈樞》、《太素》、《甲乙經》、《素問》之類,及《廣濟千金》、《外臺秘要》等方,仍差太常少卿、直集賢院掌禹錫,職方員外郎、秘閣校理林億,殿中丞、秘閣校理張洞、殿中丞、館閣校勘蘇某(即蘇頌)同共校正聞奏。”
《麟臺故事》
北宋官員、詩人程俱(1078~1144年)所著。程俱字致道,號北山,衢州開化(今屬浙江)人,紹圣四年進士。歷官吳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書舍人侍講、提舉江州太平觀、徽猷閣待制。他曾在政府修史與藏書機構崇文院擔任編修檢閱官?p著作佐郎等14年。紹興元年(1131年),任少監,奏修日歷。搜集三館舊聞輯《麟臺故事》呈朝廷,升任中書舍人兼侍講。《麟臺故事》是記述中國北宋政府藏書制度的著作,原書五卷,舊本尚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五月編入《四庫全書》其殘本亦收入《四部叢刊續編》中,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卷三下記載:“嘉?v二年(1057)置校正醫書局于編修院,以直集賢院崇文院檢討掌禹錫、秘閣校理林億、張洞、蘇頌,太子中舍陳檢,并為校正醫書官。”
《直齋書錄解題》
由宋代著名目錄學家陳振孫(約1183~1262年)所著,書中“外臺秘要”條下云:“凡醫書之行于世,皆仁廟朝所定也。按《會要》:嘉?v二年(1057),置校正醫書局于編修院,以直集賢院掌禹錫、林億校理,張洞校勘,蘇頌等并為校正。后又命孫奇、高保衡、孫兆同校正。每一書畢,即奏上,億等皆為之序,下國子監板行。并補注《本草》、修《圖經》、《千金翼方》、《金匱要略》、《傷寒論》,悉從摹印。天下皆知學古方書。”
《玉海》
王應麟(1223-1296年)著。其字伯厚,號深寧居士,進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著作豐厚,《玉海》為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玉海》卷63《天圣校定內經素問》條載:“天圣四年(1026)十月十二日乙酉,命集賢校理晁宗愨、王舉正校定《黃帝內經素問》、《難經》、《巢氏(元方)病源候論》(唐志五十卷);五年四月乙未,令國子監摹印頒行。詔學士宋綬撰寫病源序。景?v二年(1035年),命令七月庚子命丁度等校正《素問》。嘉?v二年(1057年)八月辛酉,置校正醫書局于編修院,命掌禹錫等五人從韓琦之言也。琦言《靈樞》、《太素》、《甲乙經》、《廣濟千金》《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之類多訛舛,本草編載尚有所亡,于是選官校正。”
通過以上史料及各醫書中遺留記載,校正醫書局嘉?v二年(1057)成立后整理校定的書籍有(下圖):
以上醫書涉及15種,除《補注本草》、《圖經本草》、《神醫普救方》之外,其它書籍均得以傳承保存至今。
查閱書籍序文中羅列參校人員名單,除了大家熟知的醫官,還有一位臣子韓琦。嘉?v元年(1056),他任樞密使,二年后出任宰相。經英宗至神宗,執政三朝。神宗即位,出知相州、大名等地。他崇尚古典,促成校正醫書局的成立,極大促進了校正醫書工作的開展。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