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中醫學院王勇/王偉教授團隊與美國Mayo Clinic徐曉雷教授研究組合作,在腫瘤心臟病的發病機制、藥物篩選與治療方面獲得新突破,相關成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美國心臟協會(AHA)主辦的心血管領域專業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Q1區,IF="17.367)在線發表了題為“atg7-Based" Autophagy Activation Reverses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的研究論文。該雜志是心血管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心血管病基礎及臨床研究最有影響力的原始論文。
本研究創新性提出了一種針對腫瘤心臟病的“基于自噬、時間依賴”的動態治療新策略。發現該疾病自噬機制動態變化的新模式:Atg7介導的自噬在早期和晚期呈現不同的改變特征;基于此,集成創新了一個由斑馬魚胚胎、成魚及小鼠組成的藥物評價平臺,尤其創建了首個以死亡率、心功能、血流速度和毒性表型“四位一體”的化療藥物誘導的斑馬魚胚胎心衰模型,并篩選出多個治療腫瘤心臟病潛在成藥性好的小分子藥物。其中斑馬魚胚胎具有高通量、在體、快周期的優勢,特別適合從中醫藥寶庫中尋找潛在的治療方案。
隨著腫瘤早期診斷和治療策略的不斷更新進步,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長,癌癥逐漸以一種“慢性病”的模式存在。但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抗腫瘤治療手段所致的心血管并發癥日益凸顯。癌癥群體因藥物相關心臟毒性導致的死亡風險已經超過了癌癥復發風險,使得癌癥幸存者往往死于心血管并發癥。國際上2016年成立腫瘤心臟病學這一新興學科,但我國在腫瘤心臟病學領域發展尚處于萌芽期,擁有巨大的患者人群,研究意義深遠。目前腫瘤心臟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藥物均亟待揭示和研發,本研究將為腫瘤心臟病治療藥物的快速尋找提供扎實的篩選模型和候選治療方案。
此研究依托教育部與北京市證候與方劑重點實驗室,并得到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2019ZX09201004-001-011)項目的資助。
(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