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報》
療效是中醫融入國外主流醫學根本
中醫與中國文化和中國古代哲學的緊密聯系正是中醫與其他醫學體系的不同之處。國外一些人士對中醫的興趣和尊重也往往來自于此。沒有了這個特色,即使進入了主流醫學,中醫也有被逐漸淡化,甚至消失的可能。而中醫融入國外主流醫學,也將引領中國文化進入國外主流社會領域。
養生保健是中醫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我們不能放棄我們的主戰場,不能放棄我們的前沿陣地。注重中醫的臨床使用,保留中醫診治疾病的手段,把精力放在提高中醫對各種疾病的治療效果上。用有效的治療證實中醫的價值,提供安全、有效的中醫治療是中醫融入國外主流醫學的根本。
中醫的科研,以及中醫科研成果的宣傳與應用,是中醫進一步融入國外主流醫學的關鍵。過去30年國外民眾使用、學術界興趣和政府介入的增加都與中醫科研的成果有關。完全照搬西方醫學科學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在所有的情況下都適用于中醫。開拓既尊重中醫特色,又符合國際通用原則,能為國際學術界認可和接受的科研方法,有利于我們開展中醫科研,為中醫融入國外主流醫學做出貢獻。
中醫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歷史上,隨著中國的國運昌盛,強大的政治與經濟實力,以及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中醫逐步向外部世界擴散,不僅影響到周邊國家,也漸漸傳入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國家。據掌握的資料,早在1671年,一位在中國服務多年的法國傳教士寫了一本名為《中國醫學秘密》的書,介紹了中醫針灸。到了19世紀,英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等國都有人出版或發表有關中醫針灸的書籍或文章。《黃帝內經》的法文和其他外國語言版也先后在歐洲出現。然而,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主流醫學是西方醫學。中醫在歐美國家主要是在唐人街,以前店后堂或前堂后店的形式行醫。服務的對象也以華人為主。
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改革開放的成功和中醫藥的發展,也帶來了中醫走向世界步伐最大、發展最快的30年。中醫在國外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醫正在漸漸融入國外的主流醫學。
中醫藥在國外臨床和科研、教學現狀
國外主流醫學包括兩個含義:主流醫學科學和主流醫療服務體系。
30年前,當筆者開始出國用英語講授中醫時,主要是在一些華人開設的中醫學校或一些對中醫感興趣的外國人自己組織的課程上講課。現在,中醫已登堂入室,進入國外一些正規大學的課堂。比如在澳大利亞,包括墨爾本理工大學,悉尼科技大學和西悉尼大學在內的12所機構,提供中醫教育。其中10所的中醫針灸課程被相關省的大學教育當局認可。國外科研機構對中醫的興趣也增加了。一些有名的醫學研究院所開展或資助中醫科研。近年來中醫科研論文的發表數量也大大增加。當然,其中也包括了中國科學家的努力。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xpanded)已可檢索到6004篇針灸論文,其中3975篇發表于1991~2009年之間。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2000年發表了12篇相應的論文,到2009年已達100多篇,增長了9倍。針灸已廣泛地被國外主流醫學界所接受。
在主流醫學服務體系中。中醫開始在國外一些正規醫院,甚至一些頂尖級的醫院,為民眾提供中醫或針灸治療,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醫療保險系統開始涵蓋中醫針灸治療。國外使用中醫的人數也在增加。雖然我們沒有精確、可靠的全球使用中醫情況的數據,一些國家發布的調查結果已能說明這個現象。在美國,1997年每1000個成人中只有27.2人次訪問針灸師;到了2007年約有1700萬成人次去看針灸師,相當于每1000個成人有79.2人次訪問針灸師,增加了近3倍。同樣在美國,1987年全美國只有2500余名有執照的針灸師;到2008年,全美國執照針灸師人數為17757人,翻了7倍。有的國家或州,如新加坡、澳大利亞和美國的43個州,通過中醫或針灸立法,承認中醫的地位,規范中醫針灸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必須遵守的入行標準、行為準則,確保中醫針灸服務的安全和質量。
在聯合國系統中負責全球衛生健康事業的世界衛生組織,先后有3位中
進一步融入國外主流醫學還需努力
為了中醫進一步融入國外主流醫學,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國學內涵是中醫的特色,臨床療效是中醫的生命力,科學研究是中醫發展的動力。為了促進中醫進一步融入國外主流醫學,我們必須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同時加強中醫對外傳播工作。
中醫與中國文化和中國古代哲學的緊密聯系正是中醫與其他醫學體系的不同之處。國外一些人士對中醫的興趣和尊重也往往來自于此。沒有了這個特色,即使進入了主流醫學,中醫也有被逐漸淡化,甚至消失的可能。當然,由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思維方式與認知過程的差異是中醫進入國外主流醫學的障礙之一。在中醫的對外傳播中,我們要注意保持中醫的文化哲學特色,加大對中醫文化的宣傳,保持中醫國學基礎的完整性,減少失真,努力使障礙轉變為吸引力。中醫融入國外主流醫學,也將引領中國文化進入國外主流社會領域。
中醫治療疾病的效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為中國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做出了貢獻。養生保健是中醫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我們不能放棄我們的主戰場,不能放棄我們的前沿陣地。注重中醫的臨床使用,保留中醫診治疾病的手段,把精力放在提高中醫對各種疾病的治療效果上。用有效的治療證實中醫的價值,提供安全、有效的中醫治療是中醫融入國外主流醫學的根本。
中醫的科研,以及中醫科研成果的宣傳與應用,是中醫進一步融入國外主流醫學的關鍵。過去30年國外民眾使用、學術界興趣和政府介入的增加都與中醫科研的成果有關。隨著中醫在國外的持續發展,國外主流醫學對中醫的興趣由感性階段的熱情轉向理性階段的思考,也更加關注從科學研究中尋找有關中醫安全性、有效性的答案。我們要加強對中醫科研的投入,強調科研的質量,重視科研投入與產出的性價比。現代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尋找需要回答的問題,然后找出問題的答案。科研的目的不是“證實不證偽”。國外對我們科研結果的陽性率偏高頗有微詞。在科學上,有時否定比肯定更有價值。同時,嚴肅的科學家往往注重研究方法,采用不適當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結論,并不被尊重。不可否認,完全照搬西方醫學科學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在所有的情況下都適用于中醫。開拓既尊重中醫特色,又符合國際通用原則,能為國際學術界認可和接受的科研方法,有利于我們開展中醫科研,為中醫融入國外主流醫學做出巨大的貢獻。當然,對科研方法的探討、實踐和創新也是對整個醫學科研方法學進步的貢獻。
中醫融入國外主流醫學,需要我們大家的努力,也需要我們加強對外合作。我們的思路要向國際衛生健康新思維靠攏。我們要了解國際規則,與國際接軌,建立多形式,多渠道,有效的國際交流和合作形式。擴大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工作對象的檔次,加強與主流社會教育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的合作。加強國際宣傳,尊重不同的思維習慣,采用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實事求是,有理有據,切忌說過頭話。讓中醫堂堂正正步入國外主流醫學,為世界衛生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