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報》2011年3月10日第7版就更年期女性養生問題采訪我校尉中民教授,全文如下:
輕松走過 流金歲月——更年期女性的養生
(本報記者 徐雪莉)歲月匆匆而逝,經過懵懂的青春期、快樂充實的中年生活,眼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女性朋友們慢慢走進了人生的流金歲月,生活的節奏和重心慢慢改變,更年期到來了。
正確看待更年期
對女性來說,更年期是指卵巢功能從旺盛狀態逐漸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包括絕經和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中醫稱之為“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這一時期,女性朋友容易出現渾身燥熱、眩暈、心悸、抑郁等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保養。
據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尉中民介紹,更年期女性在絕經前后容易出現月經紊亂、潮熱面赤、情志異常等多種癥狀,這是腎氣漸衰、天癸將竭、陰陽失衡而致。就更年期綜合征而言,有些人癥狀很輕,甚至自己完全沒有意識,有些人則較為嚴重,因此自殺的現象也屢有出現。
中醫對更年期綜合征的治療以補脾腎、調沖任為主,兼以疏肝、調理情志,注意起居以配合治療。陰虛火旺型表現為月經提前、量多,或已絕經,潮熱多汗,顏面烘熱,手足心熱,心煩心悸,失眠多夢,口干舌紅,苔少脈細數。肝氣郁結型表現為月經先后不定期,量或多或少,或已絕經,胸脅脹滿,全身不適,情緒不穩,急躁易怒,精神抑郁,舌紅,苔白,脈弦。痰濕瘀阻型表現為月經推后,量少,有血塊,白帶多,或已絕經,肢體困重,喜臥少動,頭重頭痛,胸悶腹脹,無欲少語,舌暗淡,苔厚膩,脈滑或沉。
出現更年期綜合征,如果癥狀較為嚴重,需要及時治療。如果癥狀較輕,可以通過調節情志,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配合食療和運動來緩解癥狀。
正如有日出就有日落,女性朋友們要正確看待更年期,以樂觀的精神積極面對,調理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安然度過這個重要的轉折時期,享受后半生的大好時光。
調理情志安享夕陽
年過半百之后,很多女性朋友的生活重心由工作轉為生活,有了更多給自己的時間,生活節奏也漸漸慢了下來,這時候,調節情志、適應轉變成為更年期女性朋友的任務之一。
因為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進入更年期,很多女性朋友出現了喜怒無常、抑郁、焦慮、孤獨、恐懼等情感問題,這時如果不加以疏導,很容易由心理失衡轉變為疾病。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又說“一日治神,二日知養身”,這些論述都深刻地揭示了神與形的關系。
進入老年期的女性朋友不要認為自己年齡大了,就不愿活動,不愿接觸社會和新鮮事物,這種閉塞的心理狀態容易導致抑郁,加重孤獨感。這一時期的女性朋友可以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家務及體育活動,緩解緊張情緒,充實生活。有空閑的時候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多與人溝通,樂于助人,保持愉快的心理狀態,從而預防、治療心理生理上的疾患。
據尉中民介紹,失眠也是這一時期女性朋友面臨的一個常見問題,很多女性朋友長期睡眠障礙,變得焦躁、易怒。除了接受治療之外,情志調節也非常關鍵,希望女性朋友們注意心理健康,輕松度過流金歲月。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