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日記:我們的第八天
這兩天大家有點兒時間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調劑一下心情。
今天吃飯時恰巧一條短信進來,我忽然想起來問:你們的第250條短信都是誰發的?由北京來德陽才八天,但我們每個人的短信都遠遠超出了250條。至親至愛的、同窗多載的、同事多年的、老鄉的、各級領導的;熟悉的、不熟的,甚至是不認識的,其中問候、鼓勵的居多。我想:如果把大家的短信收集起來肯定很有意義。今天,我看見了這條短信:“救死扶傷、挺身赴難,是醫生天職,也是男兒本色,努力奮斗,注意健康和安全。爸”這是怎樣一種愿望?!短短的30個字里,蘊含著期望、鼓勵、關愛與驕傲。這是在超人俞興的手機里發現的。我們之所以稱他超人,一是他的力氣很大,肌肉最多,遠遠超出看起來瘦小的身板;另外,他的技藝高超,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能把非常復雜的手術做得一流漂亮。
其實,我們都有很多這樣的親人。他們把飽含激情的鼓勵給了我們,希望我們在前線與災區人民并肩作戰,共同贏取抗震救災的最終勝利,卻在心里默默承受著對我們的思念、牽掛與擔憂。
也正是這些短信的激勵與鼓舞,我們可以不休息、可以不喝水、可以不吃飯,全身心地踐行我們的誓言:1%的希望,100%的努力,救死扶傷,永不言棄!
八天過去了,我們基本沒有正常的作息時間,可以想象那些關心、關愛、關注著我們的人,他們一樣沒有平安夜。
這段時間我們的體會是震災傷員還是以骨傷為主,傷害部位以復合傷多見,傷情一般比較嚴重,尤其是有的傷害部位在平常非常少見,這給手術帶來很大的困難。在我們已經救治的傷員中,有至少三分之一受傷部位在兩處以上,最多的在一個人身上要開四個口、做四個手術。
忘記是昨天還是前天了,大王剛剛下手術就來到我們房間。不像往常那樣越戰越勇的神態,一臉的嚴肅,問我帶沒帶骨科書,我立即開始翻箱倒柜,結果發現一本《急診外科學》。大王很失望,迫不及待地上網。我問他找啥,他才說:有一個病人是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平時少見,想復習一下解剖知識,免得損傷神經和血管。
今天的手術依然是復合傷,左股骨頸基底骨折、左股骨干骨折、左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骨折發生在同一條腿上,三個位置的手術不能同時進行,手術時間也是這八天來最長的一次,由上午8:30一直持續到下午14時40分。由于患者傷情比較嚴重,我們五個專家全部上臺。術中患者出血較多,生命體征一度不穩定,我們的專家在緊張施治手術的同時,積極支持治療,五個人緊密配合,最終使患者平安下手術臺。
緊急救助與安全救助一樣重要。盡最大可能救助傷員,盡最大可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盡最大可能減少致殘率是我們一致的目標。
(東直門醫院醫療救護隊于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