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3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于3月10日上午順利閉幕。我校全國政協委員徐安龍、張其成、張勉之肩負著北中醫全體師生的期許和重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飽滿的政治熱情參會履職,充分彰顯了北中醫人的精神風貌。
與會期間,我校3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設”“中醫藥博物館建設”“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醫生活化”等熱點難點問題,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并獲得多家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發出了北中醫“好聲音”。
徐安龍:
以中西醫結合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黨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徐安龍
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這一現象,徐安龍委員建議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一是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建設規劃內容,將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建設工作納入重點民生項目,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專門國家級機構推動政策落實,切實為青少年“減壓”。二是優化家-校-社-醫協作路徑,通過家、校、社、醫互動平臺促使各方整合資源、加強合作,建立心理健康監測系統,適當增加心理測評頻次及范圍,為青少年提供全面系統的心理健康服務。三是加強醫院-社會精神心理服務范圍及能力。加強各地各級精神心理診療中心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待遇及社會認可度;鼓勵心理干預專業社會組織成立,建立擴大社會心理服務隊伍,健全考核及監管機制。四是完善中西醫結合和中醫藥防治精神心理疾病工作機制。重視發揮中西醫結合和中醫藥防治心理疾病技術優勢,將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心理診療有序納入醫保范圍,提高青少年就診率和治療率;鼓勵設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心理特色門診,推進心理健康服務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逐漸打造具有我國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務實踐模式和工作機制。
張其成:
加強人格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讓中醫藥博物館“活起來”;推進“中醫生活化”。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黨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教授
張其成
此次全國政協會議,張其成委員帶來了三項提案,分別是《關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格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關于讓中醫藥博物館“活起來”以滿足人民多樣化文化需求的提案》和《關于推進“中醫生活化”造福全民身心健康的提案》。他建議:一是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格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要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格教育課程體系,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和認知系統教育青少年,使他們成為有健全人格、有信仰有信念的接班人。二是要加強中醫藥博物館建設,構建完善的中醫藥博物館體系,通過文物保護與接觸式體驗讓中醫藥博物館“活起來”,包括讓中醫藥文物“活起來”、中醫藥古籍“活起來”、中醫藥非遺“活起來”,以滿足廣大民眾對中醫藥文化的場景體驗和精神訴求。三是要把“中醫生活化”列為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重要內容,要系統整理并研讀中醫經典,編制中醫健康生活方式指南,打造中醫生活化的傳播隊伍,推進中醫藥老字號融入大眾生活。
張勉之:
加強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東方醫院)副院長
張勉之
張勉之委員認為: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必須高舉“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旗幟,努力走中西醫結合道路;而推進綜合性醫院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必將成為其重要抓手。針對綜合性醫院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張勉之委員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重視中西醫結合在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作用,推動綜合性醫院建設高水平中西醫結合學科。這樣不僅較從頭開始建設新的中西醫結合醫院更為簡單快捷,還能依托一批優秀綜合性醫院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平臺,有助于在更短時間內打造更多高水平中西醫結合學科,吸納更多的中西醫結合人才。二是以綜合性醫院現有重點學科為先鋒,逐步提高綜合性醫院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規模及水平。三是以綜合性醫院中西醫結合學科為依托,增加與中醫、西醫高等院校的溝通合作,嘗試開展聯合辦學,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四是建立健全中西醫結合相關規章制度,為綜合性醫院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提供動力,為中西醫結合人才保駕護航。
連日來,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大師生高度關注兩會動態,熱議兩會教育話題,對國家高度重視教育感到自豪,對教育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紛紛表示將以實際行動把兩會精神落實到學校教育改革發展中,助力建設教育強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直門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田金洲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發生產更多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特別是要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優化學科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中醫藥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為高等中醫院校教師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構建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顯得尤為緊要。中醫藥高質量教育要培養傳統文化與中醫藥文化交叉領域的人才,發揮好中醫藥團結民族文化的作用。此外,中醫藥醫療服務要向精準化轉型,中藥材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智能化工業生產水平仍需加強。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醫藥優良傳統,建立高水平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教師管理和發展政策體系,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只要我們共同努力,中醫藥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主任駱夷說:要將立德樹人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當前落實這一任務的重要一環是著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在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中,循序漸進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注重思政教育的系統性與連貫性,在遵循思政教育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的過程中將思政教育一體化落實好。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我們必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前瞻性、全局性和整體性思考,利用好多種渠道加強與中小學思政教育的聯系與銜接,在理論與實踐中積極推動思政課一體化的教改與創新,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真正受到一體化思政教育的引領與塑造,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創新、發展培養一流人才。
中醫學院人體形態黨支部胡蝶老師說:在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國務院總理李強提出,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我校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推動課程改革,提供了豐富的線上和線下的教育資源。作為中醫藥高等教育的領頭雁,北中醫要真正把中醫藥思維、中醫藥文化貫穿于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始終,通過各種課程改革和科研計劃,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實踐和創新,培養具有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創新人才。
中藥學院綜合辦公室黨支部書記、專職輔導員周天老師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兩會精神,立足于專業特色與學科特點踐行報告中關于教育的論述內容。一是強化理論學習,讓教育者先受教育,用扎實的理論指導工作實踐;二是在教言教,堅定教育初心和使命,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升學生培養實效上,繼續做好“課題研究”;三是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囑托,更加用心用情、精準滴灌,去成就學生五彩斑斕的青春。
生命科學學院毛伯龑老師說:2024年兩會上關于教育的討論,無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教育改革發展藍圖。我欣喜地看到,教育領域的改革發展正在逐步落地生根,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發展。同時,教育公平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讓更多孩子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展望未來,我相信教育領域將繼續保持改革創新的步伐,不斷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
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黨支部書記王玉偉老師說:兩會提出的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和加大教育投入的決策,為教育事業指明了方向,激勵著我們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我將結合兩會精神,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管理人才,為國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郄田玉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名青年學生,我要按照新時代青年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勇于承擔自己的學習責任和社會責任,以“小我之浪花”,融入“時代之江河”。
國學院中醫醫史文獻專業碩士研究生呂洋誼說: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興則民族興。教育不僅關乎個體發展,家庭幸福,而且關乎國家強盛,民族復興。近些年我國教育領域改革成果顯著,我們都對教育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會以實際行動配合落實兩會精神,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為國家發展盡一份力。
第三臨床醫學院全科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朱艷寧說:通過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學習,深切感受到了國家對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視。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打造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我將積極響應國家對于教育及人才的發展政策,發揮青年學子的一份力量,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努力成為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貢獻社會、服務他人的有為之才。